首页

踩踏之家论坛

时间:2025-05-25 09:37:44 作者:航拍日照港岚山港区 浏览量:96577

  中新网12月4日电 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当地时间3日晚,韩国总统尹锡悦发表全国讲话,并发布戒严令。报道称,此举被认为是在定期国会尾声围绕预算案的紧张局势日益加剧所致。该媒体指出,在野党削减预算与推动弹劾监察院长和检察官或是此次戒严的导火索。

  据报道,11月29日,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在国会预算决算特别委员会上单独通过削减预算案,其中包括削减检察院、监察院、警察等三个主要司法机构的特别业务经费和特别活动费6780亿韩元,以及总统办公室特别活动费82亿韩元。此外,将韩国政府应急预备金从4.8万亿韩元削减一半。整体削减金额达到4.1万亿韩元。

资料图:韩国总统尹锡悦。

  对此,尹锡悦批评称这是“预算暴行”,并表示“这是对国家财政的操弄”。对于特别活动费的削减,他更是强烈指责称,“他们削减了与国家核心职能相关的所有重要预算,包括打击毒品犯罪和维护民生治安的预算,破坏了国家的基本功能,将韩国变成毒品天堂和治安恐慌的状态”。

  此外,韩国国会计划于4日对监察院长和检察官的弹劾案进行表决,尹锡悦将此定义为“瘫痪司法与行政功能的行为”,这也为宣布“戒严”埋下伏笔。

  尹锡悦指出,“至今为止,国会已在我们政府成立后提出22起政府官员弹劾案,在本届第22届国会期间,已推动对第10人的弹劾”。

  “这种威胁法官、大量弹劾检察官的行为,正在让司法功能瘫痪;而针对行政安全部长、广播通信委员会委员长、监察院长和国防部长等的弹劾企图正在瘫痪行政部门。”尹锡悦说道。

  报道指出,在野党此前曾多次对尹锡悦可能宣布戒严令表达担忧。韩国国会国防委员会在野党干事金炳周议员在2024年8月曾表示,“担心在总统面临弹劾的情况下会宣布戒严令”。

  此外,2024年9月,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与韩国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党首韩东勋会谈时也提到了有关“准备戒严令”的疑虑。

  报道称,在野党对戒严准备的质疑在2024年9月韩国国防部长金龙显的国会人事听证会上进一步加剧。金龙显曾担任尹锡悦的警卫室室长。

  在当时的听证会上,在野党批评国防部长候选人金龙显的任命背景,称其是“为戒严令的实施构建亲信体系”。

  经确认,此次戒严的确是由韩国防部长金龙显建议的。随着戒严令的发布,韩军主要指挥官和相关人士紧急返回部队,强化警戒与应对态势。

  韩国国防部于3日宣布,“金龙显部长召开了全军主要指挥官会议,指示全军加强紧急警戒和准备态势”。

【编辑:孔庆玲】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红叶满山秋意浓 山西昔阳秋景美不胜收

2004年,第一届F1中国大奖赛落户申城,从此,中国赛车运动开启了崭新的篇章。20年来,很多人因为这项赛事打开了视野,获得了机会,甚至改变了人生轨迹。彼时,上赛场内风驰电掣的赛车,就为幼年的本土车手周冠宇种下了梦想的种子。一周后,他将在家门口出战,驰骋于梦想开始的地方。纪实电影《中国车手周冠宇》也将于4月19日同步上映,活动现场展映了影片精彩预告。(完)

如“乐”而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元宵晚会》今晚播出

近期肖央霸占大银幕了,除了参演《志愿军:存亡之战》,还有《浴火之路》《出入平安》两部电影进军国庆档,中秋档《祝你幸福!》还在热映中。

东风公司中国东风汽车工业进出口有限公司监事潘家年被查

“在村里我看到当地政府为村民办事的清单,道路修建、幼儿园建立等一条条事项都清晰地列出。”澳大利亚聚澳国际传媒集团总裁秦凌表示,从这个细节能看出当地做实事的心,“村中很多傣族民居上挂着五星红旗,我想这是当地人对国家的认可,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回应。”

黑龙江哈尔滨:古梨树花开如雪引游人

4月18日,国新办就2024年一季度金融运行和外汇收支情况举行发布会。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会上表示,近一段时间以来,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规模有明显提升,今年以来已经累计净增持境内债券416亿美元;截至今年3月末,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29个境外机构进入到中国债券市场,外资持仓量已经超过5700亿美元,占境内债券托管总量的2.6%左右,占比较去年末上升了0.2个百分点。从持有主体看,境外央行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有序增持境内债券,并且多投资于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中长期债券。据统计,从去年10月份到今年3月,外资投资一年期以上债券占比是56%。展望未来,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有望延续稳定态势,外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具有稳定、可持续的提升空间。(董泽宇)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龙南特色葡萄采摘赋能乡村振兴

此外,他提到,知识传播并不仅仅只能靠纸张油墨,还应该有更多的手段和方式,比如说他们开了一家书店,“书店是一个很好的线下的空间,不仅仅能让我们和我们的读者面对面的交流,更重要的是能提供一个场所,让我们能适应更多的传播知识的手段和方式。”(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